close

如果董事長、總經理的信念、願景、經營策略,能感動員工,得到他們信服,就會成為企業文化或公司價值觀。


傳說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參加一場慈善募款大會。原先他準備捐二十元,但坐下後聽到台上的講者說的都是些陳腔濫調,於是他告訴自己,待會捐錢時他捐十元就夠了。


接著台上又換了演講人,同樣呼籲大家要發揮愛心,愛人如己。馬克吐溫更覺得沒意思,他只想捐五元了。


等到捐錢的盤子傳到馬克吐溫面前,他不但沒捐錢,還從裡面偷了一元。


很多人聽完這故事都會覺得很好笑,不幸的是,今天很少有政治家、企業家、老師,甚至父母會認為自己的演說、教訓、報告會這麼缺乏感動力。他們更不相信民眾、員工或子女不但毫不信服他們的言論,還會扯後腿,甚至搗蛋。


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。


工商業界的領導人更需要思索一下自己的溝通能力。如果董事長、總經理的信念、願景、經營策略能感動員工,得到他們信服,就會成為企業文化或公司價值觀。但我們必須承認,想做到這點的確不容易。


《華爾街日報》有一次訪問了兩百位副總經理級以上的人,問他們聽演講的經驗如何。結果46%的人說很乏味,44%的人說聽得想打瞌睡,只有3%的人覺得他們聽的演講很感人。如果在台灣也做一次類似的調查,你覺得結果會是如何?


溝通必須學習


溝通能力不是一種知識,或者說,但願溝通能力是一種知識就好了,因為那樣我們只要多看幾本溝通的書就好了。或者將溝通大全多看幾遍,我們就學會溝通了。


溝通是一種技能,任何技能都需要先有強烈的學習意願與決心(這點可能我們最需要);然後在正確的指導下重複練習,最後要想持續進步,企業界或政界的領導人都需要一位能給他真實回饋的教練。一般而言,領導人只能聽到好聽的話。


在美國ABC廣播電視網擔任晚間新聞主播二十多年的詹寧(Peter Jenning),有次在一場大型現場節目中,引述一位溝通專家的話:我們說話,要說到別人想聽。


我們聽話,要聽到別人想說。下次我們溝通的時候,記得這兩句話,一定很有幫助。


請記住,與你談話的人對於他自己、他的需求以及他的問題,比對你及你的問題興趣大得多。



──卡內基創辦人 戴爾.卡內基(Dale Carnegi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贏家是不出聲的 的頭像
    贏家是不出聲的

    面對眼前的真相往往是不愉快的,但卻是必須的

    贏家是不出聲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